如何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
2020-02-17 10:28
质量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必须靠平时的积累,夯实基础,方能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如何杜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是监督机关和实验室最基本的要求,现结合平时的质量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离不开人机料法环这些决定性因素,可见人是首要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的积极性和执行力直接影响质量管理的效果,上到管理层的重视,下到技术人员的执行力,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多数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都存在通病,质量管理体系形同虚设,好像都是为了应付实验室的评审,只要评审通过了,就觉得万事大吉。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根据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应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领导挂帅,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般员工,都要参与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来,领导层起决策、支持、协调作用,全体员工的参与,可以集思广益,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而且从一开始就培养了他们的质量意识,主人公意识,对以后能持续顺利地执行体系的各项要求是非常有利的。领导的重视,也体现了实验室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协调能力,有利于资源的合理调配,如从人员、仪器设备等方面满足了实验室的需求。
二.建立质量管理专职部门和人员:质量管理部门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大部分实验室没有专职的质量管理部门,由检验人员兼职,检验人员只技术而缺乏管理经验,往往不能面面兼顾,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无法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其弊端不言而喻。有了专职质量管理部门,赋予了他们能够行使一定的权力,也有了领导的“撑腰”,管理和协调作用大不一样,他们可以大胆地开展工作,负责组织体系文件的编写,并确保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组织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负责制定内审计划,定期进行内审,及时检查和评价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是否符合认证认可准则的要求,对于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组织各责任部门制订整改计划和方案,采取纠正措施,并及时跟踪验证。
三.加强培训和质量监督:通过制定适应于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之后,实验室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外出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取经;派员参加培训机构举办的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相关内容的培训班;邀请这方面的专家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使他们加深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日常监督作用,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包括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样品和原始记录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保证检测结果得到有效控制。
四.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每年都制定了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定期开展空白实验、平行双样、留样再测、人员比对、加标回收等多种形式的内部质量控制试验,对质控数据和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分析、评价和总结,编写《内部质量控制结果数据分析与方法评价》等资料,全面系统地总结一年来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情况。通过经常性的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开展能力验证和质控考核:积极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的实验室间比对和质控考核,通过内外部质量控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能力验证是证明实验室技术能力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据。在能力验证相关项目上获得满意的结果,能够证明实验室的技术能力,提高信誉与知名度,加强客户的认可和信任。能力验证活动中实验室通过对日常相关的检测方法、质控手段、报告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丰富了检测人员的经验,提高了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通过与同行机构间的实验室间比对,能够客观评估自身水平并寻找差距,更好地促进实验室的能力建设。
六.建立一套完善的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
1. 质量管控:精准管控实验室人员、仪器设备、成果质量、数据报表、项目计划,进行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实现全面无纸化办公;
2. 健康应用: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大数据技术,实现实验室数据智能挖掘作为决策导向;物联网技术支撑下的实验室全方位监控,提前预知潜在风险,提升实验室安全健康管理水平;
3. 经济提效:先进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系,降低实验室传统人力、物资上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
4. 高效运作:LIMS减少传统模式下重复繁冗的人工操作,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