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信息化——LIMS为食品检测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撑
2019-08-29 11:06
食品安全监管与检验检测水平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和公民生活水平以及政府公共安全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食品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指标。全球各国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中将食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和保障民生科技的重要内容。新《食品安全法》明确创新监管手段,第一次将快速检测技术写入法律文件。
安全的食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无论是生产还是监管,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对企业而言,要确保食品安全,必须依靠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手段;对监管部门而言,面对数量庞大的经营主体、复杂多样的食品安全风险,必须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和水平。
随着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的现代化程度、产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监管工作仅靠简单人工程序难以诊断症结,必须更加注重运用风险监测、监督抽验、快速检测等技术手段,依托产品标准、技术规程、检验数据等,为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提高监管的科学性。
我国近二十年的食品安全科研工作也逐渐从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向现场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方向发展。随着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快速出具准确的筛查数据对于及时发现食品安全潜在隐患,避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在食品安全监督检测体系中,快速检测不仅可以实现食品安全预警时间点前移,还可扩大食品安全控制范围,减轻了实验室检测的压力。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的结合和互补,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有效降低检测成本。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融合了多种学科的先进技术,使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保障大流通环境下的食品安全。
食品快检类别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违禁添加非食用物质、重金属污染物、微生物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等9大类。高频次的快检抽查,促使餐饮业积极主动规范自身管理。同样,快检抽查能对市场上流通快、保质期短的食品进行有效筛查,使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关口前移。作为一类高通量的初筛手段,将阳性样品送实验室验证可达到扩大检验覆盖面、减少实验室检验工作量的目的,既节省了检验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农业部门在多个监控领域采用快检方法进行筛查。比如,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在生猪屠宰环节普遍使用快检方法进行瘦肉精筛查;各地渔业水产部门开展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等项目快检;各地农检站开展果蔬产品农药残留快检。粮食部门在粮食收购中采用真菌毒素快检方法进行抽查,如在新收获小麦、玉米、中晚稻及油菜籽真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中普遍使用快检方法。出入境管理部门在供港蔬菜检测中也使用农残快检方法,防止出现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
加速完善科学、严谨、全面的快速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完善的、符合产业发展的快检检测技术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有科研实力的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能力,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充分融入快速检测方法(产品)的研发、生产、产业发展环节中,使得快速检测方法(产品)能够广泛地应用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食品安全溯源是监管的大方向。近年来,物联网、云数据等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得到广泛应用。将快速检测数据纳入国家统一建立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方便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时掌握现场检测数据,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从而充分发挥快检技术在市场监管中的预警作用。
盛元广通实验室管理平台针对食品、药品、农产品领域检测实验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溯源的信息化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完善加强食药检部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确保各类检测检验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提升检测效率,保障检测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达到全面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使检验检测机构过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自动化、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