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综合系统如何多元化常规管理?
2020-10-20 09:23
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坚实基础,实验室安全工作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实验室类别呈现多样化趋势,实验室安全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品、易爆品的全过程管理,以及实验室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安全教育、环保工作等多方面内容。信息化是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多维度、多元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综合系统进行多方面的常规管理,并通过数据对接、中间库关联等方式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实验室信息的互联互通,正在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
1. 实验室安全准入信息化
实验室管理及使用主体应建立针对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的安全培训及考试制度,只有通过了安全知识和专业类安全知识考试的人员(含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才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校通过采用实验室准入考试系统,可以根据实验室不同危险因素,选取相应的考试题库组建练习题和准入考试题,培训及考试内容包含新生安全常识、用电基础安全、消防安全、化学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机电安全等方面,有效地规范了实验室准入标准。
2. 实验室安全检查信息化
开展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集中在安全设施、制度与检查、场所环境、组织体系、水电和个人防护等 检查指标。采用原始的纸质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容易产生疏漏,且记录不完整,也不便于查询档案。采用实验室巡检系统,通过移动终端下发检查任务,可以关联显示所检查实验室的危险源等级与具体清单,提醒历史问题记录,并通过文字、照片的形式实时记录检查情况,自动生成检查报告,有效规范了实验室安全的检查标准,使得实验室安全检查更有针对性,信息反馈更快捷。
3. 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
危化品采购、入库、使用、存储、盘点、调剂及废物处置的全过程,均需要对台账、底数、状态、负责人、处置措施等进行实时动态监管,以确保采购源头可追溯,过程管理规范完备,处置科学安全,避免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
通过实现财务对接的危化品管理系统,可以规范采购渠道,确保采购资质健全的厂商提供服务,并对管制类试剂完成相应的审批流程,确保不会超量购买、超量存储。同时,电子化的管理模式便于实时准确地记录动态台账,简化重复工作,统计信息直观可见,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
4. 实验室危险源管控信息化
部分高校由于组织机构和办公场所分散的特点,存在着不同危险源分类管理的情况,如水电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危化品安全管理等方面分别由后勤处、保卫处、实验室与设备处或者资产管理处等不同部门归口管理,往往导致实验室的危险源管控不能协调统一,存在疏漏,且不能一一兼顾。
采用互联互通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提取实验室房间、责任人、归属团队、学院等基础信息,建立危险源的基础台账。通过按照危险源的种类、危险程度建立危险源等级清单,实现全校范围的危险源分级管控,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联动多部门采取安全措施。
5. 多维度安全教育信息化
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可以借助多维度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通过信息门户、社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公众平台,日常可以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深入人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良好环境,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利用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通识类和专业类的安全教育与测试,建立安全竞赛机制,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具备安全技能的良好氛围。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手段,推动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强化了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促进了安全意识与安全防范行为相统一,保障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真正形成了在信息化带动下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新模式。